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开展2025年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十项重点工作,橘井“青”泉志愿服务队将开展为期6天的活动。活动将以“中医诊疗服务+传统文化创新+健康知识普及”为载体,聚焦秀山基层居民,助力秀山区实现文化振兴与居民健康水平提升。
2025年7月13号下午,橘井“青”泉志愿服务队抵达秀山,与当地团委、城管等部门对接,完成音响租借,花灯广场实地考察等筹备工作,为第二天开展的活动做准备。2025年7月14日18时许,随着阳光强度减弱,花灯广场上陆续出现居民,橘井“青”泉队员们随即展开传统文化创新活动,迅速吸引大量人群。
18点30分,漆扇、扎染和草木印染活动同步启动,漆扇活动中,参与者们自选木扇,在服务队的指导帮助下制作漆扇。该活动吸引大量居民驻足,大家亲身体验滴漆、抖动或转动木扇下降来绘制图案,制作出自己满意的漆扇,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扎染环节中,服务队预制染手帕样本做为参考,帮助参与者制作独一无二的扎染手帕。手帕的捆绑将传统方式与自己的创意思维相结合,手帕的浸染让“静心”与“期待”碰撞交融。草木拓印则巧用环境中的花叶,制作手工艺品,该活动利用自然中的花叶,顺应万物本身属性加以利用,使其“永远”保存在手工艺品中。
活动期间,服务队同时推进《基层居民健康与中医认知调察问卷》收集工作。服务队共收取《基层居民健康与中医认知调察问卷》纸质、电子版共计60余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21时左右,日下西山,人群渐疏,橘井“青”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二日活动也落下帷幕。
此次实践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日常生活,草木拓印,取叶于自然;扎染染色,撷蓝草之汁;漆扇制漆,采天然之漆;体现了万物皆可“取其性,用其能”,与中医药文化顺应自然规律的观念相契合,向非遗传承与中医文化传播双重成效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提升了传统美学认知,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供稿:橘井“青”泉志愿服务队
供图:橘井“青”泉志愿服务队
一审一校:黄江云 秦雨濛 李志彬
二审二校:王凤娇
三审三校: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