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中医学院全体同学树立专业自信与文化自信,并深入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2025年3月9日18:00至20:30,重庆中医药学院党委书记周建军同志在会议中心为同学们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授课。
授课内容涵盖多个核心板块,周书记首先对中医经典《内经》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详细阐释了“久而增气”的深刻警示,强调了饮食或药物从量变到质变对脏腑生理的深远影响。以“脾为谏议之官”为切入点,周书记深入探讨了其与肿瘤防治的紧密关联,充分展现了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难题中的独特应用价值。通过“肝者,罢极之本”的验证,结合临床数据,他揭示了肝脏与人体耐受疲劳能力的内在联系。此外,周书记还介绍了《内经》中的祝由疗法,彰显了中医在心理治疗领域的独特智慧。
在谈及中医人才培养时,周书记着重强调了“早临床、多临床、跟明师、重经典”的理念。他详细讲解了早临床的目的与意义,包括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与临床的交叉融通等,并介绍了早临床的具体实践方法,如在课堂上学习经典、积累经验,在医院中多看、多想、多联系。同时,周书记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老医真言》,分享了书中“中医临证,犹如将帅临阵”等核心理念,以及书籍的七个组成部分,使同学们对中医临床实践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
在读书明理环节,周书记旁征博引,从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紧密联系出发,带来了诸多深刻见解。他借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断,指导同学们如何成为中医学的“乐之者”,鼓励大家在读书中培养乐趣,从国学经典入手,建立传统思维方式以读懂中医典籍;在临证中收获乐趣,凭借中医药的疗效坚定信心、培养志趣。周书记还引用庄子“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的寓言,阐述了养生应避免偏激,需重视精神与形体的结合,注重禁忌和不宜之事,其理念与现代的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不谋而合。
在《伤寒论》的学习上,周书记强调了饮食状况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性。他详细讲解了不能食、不欲食、能食、消谷善饥、食则欲呕等不同食欲症状在临床辨证中的具体意义,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辨证思路。
谈及中医之“变”,周书记以《易经》“易者变也”为引子,指出学中医需具备应变能力。他强调,不同水平的医生对病症变化的把控能力存在差异,《黄帝内经》受《易经》影响,形成了从运动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的学术特征。
关于中医人的读书问题,周书记列出了一份详尽的书单,涵盖了经典精读、选读书目、记诵歌括、翻阅医案以及温习传统文化经典和“无用”之书。他倡导同学们“博学笃用”,通过广泛阅读来丰富自己的中医知识体系。
在诊余杂谈部分,周书记引用古人“天人物,生最灵”的名言,强调了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复杂感受和思考总结的重要性。他带领同学们重温了《大医精诚》,阐释了精湛医术和高尚品德的双重要求。同时,周书记还解读了《伤寒杂病论》原序,剖析了当下中医面临的误解与困惑,他强调文化对中医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肩负起中医传承发展的重任。
此次授课,周书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中医知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既传授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精髓,又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医学的热爱和追求。这次授课对培养同学们的中医思维、树立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同学们今后在中医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供稿:吴悦菡
供图:谢蓉蓉、胡书涵
一审一校:江梓维、黄江云
二审二校:王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