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我校关于“银龄教师支教计划”的统一部署,切实推动课程体系优化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双向并进,3月21日,中药生物技术教研室特邀天津中医药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王威教授作《分子生药学》教学专题讲座,中药学院分管教学的刘飞副院长兼教研室主任主持,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
本次讲座围绕《分子生药学》课程建设中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研究任务、教学方法、学习设计等核心要素展开,特别以“绪论”章节为例,系统分析了中药学科的核心需求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度融合。讲座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充分展现了王威教授几十年教学实践的厚重积累。他以人参、西洋参、石斛、鹿茸等常见药材为例,讲解特异性引物PCR、DNA条形码技术、SNP位点设计等在药材真伪鉴别、道地性研究、饮片混淆判别中的典型应用,并指出课程设计应以“真实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思维,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展示层面。
在教学方法分享环节,王教授提出,青年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能照搬照抄,而应结合学科本质,构建“理论讲解+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验验证+学习报告”的课堂结构。他分享了“五人小组协作制”“课前预习与学习笔记”“教师批改反馈全覆盖”等具体教学实践,得到了在场教师的一致认可。
现场教师踊跃提问、积极“取经”,有的拿出教学大纲请教教学组织设计,有的就实验考核权重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王教授在交流中多次提到:“我最希望的,就是把我的经验变成你们可以直接用、拿得走的方法。”他不仅传授“教什么”,更注重“怎么教”,真正做到了把教学理念“落地生根”。多位青年教师在会后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课程背后的思维逻辑”,更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深耕细作,不断提升课堂实效。
在自由交流环节,王教授以极大的亲和力,与青年教师围绕“中药类实验设计如何匹配理论讲授”“如何把科研成果有效融入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组织学生协作学习”等多个实际问题展开交流。他一一耐心解答、毫无保留分享教学经验,句句干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建议。
此次讲座标志着“银龄教师支教计划”在中药学院真正落地生效,发挥了“传帮带”的引领效应与组织效能。下一步,中药学院将继续推动“银龄工程”高质量运行,持续加强与老专家的交流协作,建设“请得来、沉得下、带得动、传得广”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教师队伍不断努力。
撰稿:钟亚东
摄影:郑公义
编辑:2024级中药制药二班 费启蒙
审稿: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