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节就是我们在一年四季里面,比较有标志性的时间阶段,我们称为“八正”之时。
《黄帝内经》当中专门专设《八正神明论》,提到了“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就是强调八正之时人与天合的这个思想。
四时八节中的秋分,就是秋天一半的时候,这个时候白天和晚上昼夜平分,每年在9月22-24号交节。
秋天是燥气当令,那么这个燥气呢,接近夏天的就叫温燥,我们用雪梨、荸荠,这种生着吃,就有生津生液的作用;接近冬天这一边的那就叫凉燥,我们把它煮着吃,它就成了温润的了,就适合了冬季的寒冷之气了。
秋分以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
秋分之前,你可以春捂秋东,秋分以后寒凉的气越来越强,所以呢15天以后它是寒露,也就所谓的不露脚了,30天以后那就是霜降不露头,所以他要裹得严实,要保暖为主了。
这就是《黄帝内经》所提到的四时八节,按照天地节拍生存的法则。
编者按: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