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学生对中药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庆中医药学院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联合开展了中药学院2023级新生“中药类专业早期实践”第二次课程。10月21日下午,副院长刘飞以及10余名专业教师带领中药学、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抵达了位于南岸区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开启了第二次的早期实践之旅。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创建于1930年,是国内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学科配套齐全、标本收藏最多的省级中药专业科研机构。刚刚步入研究院的大门,矗立眼前的时珍楼便吸引住了同学们的目光,曾写下《本草纲目》的他又怎不令人心生敬佩。沿着一步步的台阶而上,犹如伴随先贤一同探寻中药的高峰,同学们的心情也随之激动。
在时珍楼左侧不远处,同学们首先参观了药理毒理研究所,这里有重庆市目前唯一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GLP),是专门从事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制药、化学药品的药效学与安全性评价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机构。研究所的郭延垒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GLP中心,带领大家参观了中心的主要科室及动物房,并且科普了实验动物的类别和用途。“中心”专业的技术、精尖的设备和瞩目的成就使同学们大为震撼。此次参观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到了与中药药理、中药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研究,科研人员严谨认真的态度更是让同学们增强了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随后,同学们跟随带队老师来到了中药制剂研究所及中药质量分析检测中心。这里由李胜容主任药师带领同学们进行参观学习,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该所的概况以及药物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同学们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多种分析检测仪器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主要用途。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得到了老师的一一解答。
院内的中药博物馆也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琳琅满目的药用植物标本瞬间激发了同学们想要一览无余的好奇心。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同学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用手机记录下这有价值的时刻。此次参观中,同学们了解了该博物馆历史,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中药材,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标本,更是深深折服于中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拥有着馆藏药用植、动、矿物标本共计约33万份的资源丰富的博物馆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厚的中药文化氛围,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体系。
走过了研究院的石板路,领略了中药研究的魅力,这次实践之旅也到了尾声,而同学们仍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实践才能出真知”。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学习到中药方面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还使同学们体会到了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清晰认识中药研究对促进当代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所在,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性,这便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是对同学们的基本要求,而要想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则离不开具体的生产实践。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为中药研究事业贡献出最大的力量。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药实践的价值和作用,让传统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文稿、编辑:张力、陈梅
摄影:杨瑞荧、宋宜家、曾怡、冯子函
审核:敬勇、罗敏、金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