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重庆中医药学院与各实践基地联合开展中药学院2023级学生“中药类专业早期实践”课程。10月14日, 2023级中药学、中药制药专业的292名学生前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进行首次早期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生药标本室参观,里面保存着采集于全国各地的药材标本。老师首先让同学们去自由寻找想要了解的中药标本,同学们在标本柜中观察了解着药物的功效和性能,然后一起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药物,最后老师为我们普及了中药材的发展历程和现存种类,以及中药的“四气五味”。
在陈列室中,同时还整齐摆放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原始资料,以及数量众多的科研成果和奖项。先辈们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坚定不移地坚持信念,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敢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同学们。在老师精彩纷呈的解说下,同学们深受熏陶和鼓舞,也初步掌握了认知中药材的方法,深刻体会到了中药对中医发展的重大作用,树立了保卫中药,弘扬中药,发展中药的伟大志向。
然后,同学们参观了药用植物园,通过对药用植物的观察以及聆听讲解老师绘声绘色的解说,了解了辛夷、杜仲、骨碎补、麦、黄常山、铁皮石斛等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在见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老师互动,以“望”“闻”“问”“触”的方式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自身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领略到了中医药独特的魅力所在。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每一味中药都有适应其生长的最佳境域,中药谓之“道地”,中药与自然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进入了温室,在这里保存了众多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亲眼所见温室与自然环境下植物生长特征表现的差异。老师亲切耐心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各味中药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和入药方法,在不疾不徐的讲解声中,同学们认真地将学到的知识写在本上、烙在心里,浓浓的学术氛围不仅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中草药的认识也培养了大家学习和探索中草药的兴趣,在这愉悦的氛围中本次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理论与实践总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理论知识为同学们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而实践活动则是同学们检验和深化理论知识的最重要途径。活动开始之前,同学们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研究所的相关情况,然而当同学们真正走进研究所,才发现实际操作与理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回顾此次实践活动,带队老师的生动讲解,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都令同学们收获良多。此次实践告诉同学们,认识中药不能只盯在几个有效成分上,须仔细研读古籍,挖掘灵感,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而全面地认识和应用这些中药,才能真正发挥中药的功效。
这次实践活动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中药学学子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将会成为同学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相信,未来,中医药事业会越来越好,带给世界更多的惊喜。
集体合影
参观植物温室
参观药用植物园
文稿:2023级中药4班 陈佳欣、余嘉
摄影:黄锦怡、陈泓羽
编辑:赵俊银、冉云舟
审核:敬勇、罗敏、金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