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物技术教研室

发布者:中药学院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303

中药生物技术教研室成立于2023年9月,整合了原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及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相关专业领域的师资、学科方向、科研平台等硬件和软件资源。现有教师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

教研室主要承担《分子生药学》《中药生物技术概论》《中药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药用动物学》《中药科研设计与新药开发》《中医药大健康与产品研发》等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教研室依托中药资源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药健康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形成了中药材分了鉴定、药用动植物基因组学、中药生物信息学、中药活性物质开发及合成生物学研究等学科方向。先后主持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15项、鲁渝科技协作计划项目1项、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现代化专项1项。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产业化应用项目20余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4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教研室立足中药生物技术领域,结合国际国内的生物技术前沿方向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教研室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的教书育人宗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培育出适应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生物科技研究室人员

一、个人简介

  刘飞,博士,正高级研究员,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曾担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冬虫夏草研究所副所长、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大健康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重庆分中心办公室主任。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副院长、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科技局项目评审专家等。

二、研究方向

  方向一:菌类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重点围绕冬虫夏草、蛹虫草、茯苓等菌类药材的种质资源筛选、人工培殖产业化和相应品种的产品开发研究。

  方向二:健康辨识与健康干预研究。采用现代检测设备开展无接触、无创伤、远距离精准辨识人体健康的技术体系研究。根据健康辨识结果,精准筛选能够调理健康的天然原料,再结合传统中医的系统论和国家对相关产品的基本要求,开发出针对性干预人体健康的各类食品、保健品或药品。

  方向三:采用现代检测设备快速开展临床中药的真伪辨识与活性筛查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鲁渝科技协作)1项;主研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药现代化专项1项;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4项。2004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包括SCI收录在内的文章近40篇;以第一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研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3-65880084;

电子邮箱:lfei1976@126.com

办公地址: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D2-211

一、个人简介

  石萍,硕士,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担任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医药卫生类)评审专家,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理事、重庆动物学会会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药材分子鉴定、中药生物信息、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探索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重点围绕包括冬虫夏草、水蛭、地龙、蟾皮、鹿茸等在内的动物药材开展活性物质挖掘、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分子真伪鉴定以及药用动物养殖繁殖、病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

  主持主研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局应用开发项目、重庆市科技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庆市卫健委中医药科技项目、南岸区科技局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合作项目等共计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编制发布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3项;授权专利18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四、联系方式

邮箱:shipingrr@163.com

办公地址:中药学院D2-204。

一、个人简介

  黄鹤,硕士,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生物技术教研室教师,同时兼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专题负责人。

二、研究方向

  中药物遗传毒性研究通过细胞及动物疾病模型,利用最新的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手段,揭示调控新机制。中药抗炎与免疫药理、心脑血管药理、中药(新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

  主持了重大项目-市科技攻关项目“重庆GLP中心遗传毒性关键技术研究”, 省部级项目“基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遗传毒性研究” ,主研7项,同时主持了11项企业委托新药研发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2020年获得重庆英才·创新人才奖。

一、个人简介

  钟亚东,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生物技术教研室教师。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重庆市动物学会会员。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抗癌天然化合物研究,重点围绕斑蝥素单体抗癌机制的研究,建立cas9/cripser肝癌基因突变库,用于抗癌化合物细胞靶点的筛选和鉴定等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或参与重庆市科技局重点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博士后基金等项目5项。发表科学论文5篇,CSCD或SCI收录3篇。获得重庆市2020年重庆英才创新创业团队等荣誉。



编辑:2024级中药制药二班 费启蒙


邮政编码: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