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教研室

发布者:中药学院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209

中药鉴定教研室是二级学科中药鉴定学专业课程教研室,主要承担本科中药学类专业的《中药鉴定学》《中药商品学》《生药学》以及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药鉴定学专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从事中药(生药)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领域的科研工作。

教研室现有师资6人,平均年龄42岁,具有高级职称5名,中级1名,具有博士学位5人(83.3%)。教研室有教育部中药教指委中药鉴定学课程联盟理事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委员1人,重庆市中医药高级人才(中药鉴定方向)1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相对合理,学术氛围浓厚,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教师队伍。

教研室承担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鉴定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具备从中药产地加工、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条件,共建国家级、重庆市中药学一流专业。

近5年来,教研室派出赴美访学青年教师1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20余项,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2部,参编教材7部,出版专著7部;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100余篇;制定行业标准5个。

教研室以中医药事业与中药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培育出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药现代化产业需求的创新性中药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中药鉴定教研室人员

一、个人简介

  王刚,本科学士,教授,执业药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重庆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中药鉴定学方向)高级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兼任重庆市、广东省药监局执业药师培训中心培训教师。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药品种及品质评价的教学与研究30余年,重点围绕渝产道地药材丹皮、党参、钩藤等品种的加工、储藏方式与性状、化学成分变异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对建立其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多次深入渝东南、黔北地区,对苗族、土家族及民间药的资源综合开发进行了基础性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

  主持并参与重庆市科技局、卫健委等项目15项。主持省部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自编(主编)教材2本,参编公开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6部,其中副主编2部;出版国家级出版社专著4部,其中副主编2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中药技能大赛获三等奖3次。

办公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蒲国宝路61号;办公电话:(023)65880084;邮箱:1801896736@qq.com

一、个人简介

  费曜,博士,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先后赴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研究中心进修访学一年以上,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中药鉴定学课程联盟理事,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重庆心理学学会会员兼志愿者。长期受重庆市药监局、四川省药监局及广东省药监局邀请,讲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及继续教育课程和讲座,授课质量一直受到省内外学员的一致好评。

二、研究方向

  在科研上,近年来主要从天然药物资源、中药品种品质评价、民族医药及药理学等方面,针对天然药物(中草药、民族药物、中药复方)防治代谢综合征、肝病、糖尿病及有关并发症进行深入研究,多次深入川西、藏区针对藏医药、彝医药的传统医药文化、民族药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资源普查和文化调研。

三、代表性成果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科委项目、校级院级学术科研项目共20余项,参与10余项教学教改课题,参编公开出版国家级教材5本,自编教材2本,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8本。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20余篇;参与申报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指导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6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次。

办公地址: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蒲国宝路61号;办公电话:(023)65880084;邮箱:1801896736@qq.com

一、个人简介

  刘艳,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教师。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及繁育方面的研究,重点围绕黄精、白及、青牛胆、牛至、毛黄堇、山银花等中药材品种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源鉴定、繁育技术、生殖生物学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先后主持重庆市卫健委、重庆市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3项,参与重庆市技术创新及应用发展、重庆市卫健委项目等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参编专著1部;发表专利2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3

一、个人简介

  敬勇,博士,副教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教师。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委会委员等。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药品种、质量及资源开发研究,重点围绕道地药材、特色资源的标准化及生态化种植开展研究,并建立相关标准及规范。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编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参与地方标准制定1项,团体标准2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重庆赛区银奖。

邮箱:luyao98@gmail.com

一、个人简介

  黄秦,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教师。为《Food Chemistry》、《Natural Product Research》等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邮箱:huanglamb@foxmail.com

二、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药食同源植物的资源开发与品质评价。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绿色高效地提高药用植物的生理活性,研制兼具安全性与功能性的新型健康辅助产品,并建立相关产品的品质标准。同时,探究、阐明微生物对天然产物在生物转化中的重要代谢途径和机制,能有目的的提高药材的生理活性。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科技局项目等共10余项。已参编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中小学科普读物2部。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一、个人简介

  韩蓉蓉,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中药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教师。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次生代谢产物调控、中药材质量评价及品种选育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重庆市科技局绩效激励引导专项1项,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及其他项目6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编辑:2024级中药制药二班 费启蒙


邮政编码: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