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教研室

发布者:中药学院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316

中药资源教研室整合了原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资源与鉴定教研室、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相关的课程老师及专业技术人才。现有师资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药学)1人;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1人。

  教研室目前主要承担《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和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工作;建立了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实习基地,协作建设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国家级)和中药资源学重点学科(省级)。教研室科学研究主要围绕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中药资源调查与保护、中药资源品质评价、中药材裁培和品种选育、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工作。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育厅成果奖1项,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专著5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22篇;获授权专利35项;获中药材新品种证书9个;制定地方标准40余项。

  中药资源教研室以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中药资源,秉承“明德济世,精术泽人”的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的教书育人宗旨,严谨学,求实创新,为培育出适应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成果。


中药资源教研室人员

一、个人简介

陈大霞,博士,研究员,毕业于重庆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药学),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重庆市人社局首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专家服务团领街专家,江津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枳壳)首席专家。重庆市科技局、卫健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用资源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第四届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曾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等市级荣誉称号。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药材品种选育及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围绕玄参、木香、元胡等中药材开展种质资源评价、种质创新、良种繁育、良种配套种植技术等研究与应用推广;采用分子标记揭示黄连、玄参、山银花等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挖掘、解析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探索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19项,主研2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1项;获中药材新品种证书10个;主持制订重庆市地方标准11个,主研制订29个,均已颁布实施;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2件,国际专利2件;主编专著1部、参编3部;发表SCI、CSCD等期刊论文102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61篇);技术支撑“南川玄参”通过国家GAP认证。

邮箱:17837@163.com

办公地点:中药学院D2-210

电话:023-65880127


一、个人简介

谭小梅,博士,研究员,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教师。重庆市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委员。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中药材品种选育与质量评价工作。主要开展淫羊藿、杜仲、连翘、独活、枳壳等中药材的资源调查收集、种植、品种选育及质量评价研究,为企业中药材品种筛选、栽培与粗加工等提供技术指导。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省部级等科研项目8项,参与省部级等科研课题17项;作为第一或主要选育人,通过市级审认定良种14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SCI、EI和CSCD论文11篇;主导起草并发布行业标准3项,重庆市地方标准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参编专著2部;先后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连续6年选派为国家科技部“三区”人才和重庆市市级科技特派员;参与各级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

四、联系方式

邮箱:tanxiaomei@cqctcm.edu.cn

联系电话:023-65880176   

办公地址: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系D2-203室


一、个人简介

  伍晓丽,硕士,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教师。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先后开展杭白菊、青蒿、玄参、补骨脂、淫羊藿、小天冬、曲茎石斛、铁皮石斛等二十多个品种的组培快繁研究。目前主要开展微生物农药防治药用植物病害研究,重点进行木霉防治黄连根腐病的研究,并申报了相关专利。

三、代表性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主研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各类项目共30余项;参编学术专著1部;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撰写和参与撰写重庆市地方标准11项,已全部颁布;参与选育药材新品种1个。

四、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438109585@qq.com

办公地址:中药学院D1-203


一、个人简介


  陈强,硕士,研究员,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教师。现担任全国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等。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药资源与中药标准化研究,探索和阐明中药资源分布,重点围绕大斑芫菁、麝香、蜂蜜、蜂蜡等品种展开研究,对建立其生产规程和行业标准行了积极探索;近年来,针对珍稀药材开展异源合成研究和药用动物药材的开发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项目等共10余项。参编教材1部,主编专著1部。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技二等奖1项。

四、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重庆市璧山区壁城街道蒲国宝路61号

电子邮箱:apidae@126.com

联系电话:023-65880176


一、个人简介


  金江群,硕士,副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植物学专业。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学及濒危植物繁育与开发利用等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

  主持“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崖柏两型叶发育调控机制研究”等各级各类项目5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次,主研“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重庆)试点项目(国家中医管理局)”等各级各类项目十余项。发表“In Vitro Propagation of ‘Lazarus’ Species Thuja Sutchunensis Franch”等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Natural Products of Silk Road Plants》等专著2部;参与制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


一、个人简介

  罗敏,硕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传统医药》期刊审稿专家等。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控制研究及药用植物平衡施肥等研究,先后开展了牡丹、半夏、党参、黄精、前胡及玄参等多个品种的质量控制、栽培技术及种质资源收集等研究工作。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5项,主研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共10余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其它厅局级成果奖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连续3年选派为重庆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林业科技特派员。

四、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uomin@cqctcm.edu.cn

联系电话:023-65880176

办公地点:中药学院D1-203



一、个人简介

  赵晓,硕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西南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教师。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药材栽培技术、品种选育和药用活性成分合成代谢途径等分子生药学相关研究。重点围绕中药材延胡索、葛根、艾草、温郁金等品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品种选育以及药用活性成分的分子机制和代谢组学等多方面开展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并参与重庆市科技局、人社局项目共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其中SCI论文6余篇;获重庆市地方新品种证书2件;主持立项并发布地方标准5项;参与发明授权专利2项。

四、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3-65880176

电子邮箱:zhaoxiao@cqctcm.edu.cn

办公地址: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D1-203


一、个人简介

  徐进,硕士,副研究员,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现任重庆中医药行业协会淫羊藿专委会副秘书长、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二、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与质量评价研究,重点围绕渝产道地大宗药材山银花、黄精、叶用银杏、枳壳、淫羊藿、独活等栽培技术及质量评价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

  先后主持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卫健委、秀山县科技项目9项,主研各级科技项目11项,参研国家级项目3项;已公开发表论文14篇(其中CSCD收录8篇)、获授权国家专利6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其中3项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起草标准11项(其中重庆市地方标准8项,行业标准3项);参编专著1本。重庆市首批“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主要成员,“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

四、联系方式

邮箱:xujin@cqctcm.edu.cn

办公地点:中药学院D1-203

电话:023-65880176


一、个人简介

  吕卉,博士,助理研究员,202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草学专业,现为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资源教研室教师。

二、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和病虫害研究,重点围绕重庆道地药材黄连、枳壳、大黄等药用植物的生态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鉴定及防治等多方面研究,对建立其生态种植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2018年-2019年,在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农业与环境学院交流访学1年,从事豆科植物病害研究。

三、代表性成果(可含承担项目、发表论文、论著、获奖等)

  主持并参与重庆市自然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卫健委、重庆市教委项目等共1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制定重庆市地方标准3项;共指导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学院优秀毕业论文1篇。

四、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672219145@qq.com

电话:023-65880176

办公地址: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院D1-203

编辑:2024级中药制药二班 费启蒙


邮政编码: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