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用军装守护国土;现在,我用白衣守护生命。” 这句藏在笔记本扉页的话,是一名中医学子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注解。从中药学专业的学子,到身着戎装的军人,再到中医路上的追梦人,重庆中医药学院2025级中医8班陈思璐的人生轨迹因“守护”二字而愈发清晰,她用行动诠释着“此生无悔穿军装,此生无悔学中医”的赤诚。



一纸征兵令
点燃埋藏心底的军旅梦
两年前,征兵通知的到来,让正在重庆中医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稳步前行的陈思璐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按部就班深耕中药领域?还是奔赴军营圆儿时梦想?答案在她心中早已明晰——自小观看阅兵仪式时,那抹挺拔的军绿便在她心底种下了种子;《特种兵之火凤凰》里的热血情节,更让她对“穿上军装、守护家国”充满向往。“青春不该只有书本和实验室,还该有风沙、钢枪和战歌。”带着这份信念,陈思璐毅然报名入伍,决心用两年时光锤炼意志,读懂“责任”的重量。

军营砺锋芒
每一个岗位都是“战场”
新兵连的日子,是苦与燃交织的淬炼。凌晨五点的哨声划破寂静,负重十公里的拉练考验耐力,托枪动作重复到形成肌肉记忆,每天几个3公里跑更是家常便饭。身体的疲惫曾让陈思璐萌生退意,但战友们咬牙坚持的身影、家人的殷切嘱托,总能让她重新挺直脊梁:“不能退!”

一次战术爬训练,因动作要领掌握不佳,陈思璐始终无法达标。班长看在眼里,主动放弃午休,带着她在草地上反复打磨动作,从姿势调整到发力技巧,耐心指导每一个细节。膝盖被沙石磨得血肉模糊,后背衣服被铁丝勾破,汗水混着血水浸透迷彩服,她却从未停下。当最终测试拿到满分时,陈思璐明白:军营里的每一次坚持,都是对“不放弃”的最好诠释。
下连队后,陈思璐成为一名话务员。起初,她以为这是个“简单易被忽视”的岗位,直到亲眼看见——班长们能同时接转8个以上电话,上千个电话号码烂熟于心,精准掌握每一位重保用户的位置,以最快速度为战区首长接通线路。这一刻,她彻底改观:“保家卫国不只是持枪站岗,守护人民也不只是战场冲锋,每个岗位都是‘战场’,都要做到技能精湛、服务精心。”
两年军旅生涯,纪律、坚韧、团结成为刻在陈思璐骨子里的品质,更让她懂得: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能为他人付出什么。



从“药”到“医”
以另一种方式守护家国
退伍重返校园,一个问题在陈思璐心中愈发强烈:“能否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中药学曾让她热爱传统医药,但军旅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健康是人民最根本的福祉,医学是守护生命最直接的力量。“如果能成为一名中医,既能运用中药知识,又能通过望闻问切为患者解除痛苦,这不也是一种‘守护’吗?”
在陈思璐看来,中医讲究“治未病”与“整体观”,与军旅中“练为战”的理念高度契合。“与其只做药物的研究者,不如成为健康的守护者。”经过深思熟虑,她递交申请,从中药学院转入中医学院。

以军魂铸医心
赴一场家国之约
如今,坐在中医学院的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她提笔记录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像在演练场上练习刺杀操般认真。“这一次,我的战场在诊室、在病房,在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前。”陈思璐始终记得,军营教会她“坚守”,而中医将让她把这份坚守化作守护生命的力量。
“要把军旅中锤炼的坚韧与责任,融入未来的每一次问诊、每一剂药方。”课堂上,陈思璐专注聆听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完成每一次学业任务;课后,她主动查阅中医典籍,尝试将中药知识与中医辨证思维结合。
对于未来,陈思璐有着清晰的规划: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担当的中医师,用仁术为患者驱散病痛;若国家需要,她依然会挺身而出——“我永远是祖国的战士”。


从军营绿到天使白,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那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陈思璐正以军魂铸医心,在中医之路上稳步前行,奔赴一场与家国的约定。
编审:党委宣传部 江麓 张园源
